关键词
人物库 唐朝
苏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曾与袁惨等唱和。
馀无考。
生平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惨《东峰亭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等。
全唐诗》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袁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傪等唱和。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傪东峰亭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等。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贾耽唐 730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0—805 【介绍】: 沧州南皮人字敦诗
玄宗天宝十载,举明经第。
精通地理学。
累擢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历迁山南西道节度使,徙东道,召为工部尚书,旋为东都留守义成军节度使
德宗贞元九年,以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
每逢四方使者及自远方归者,必详问其山川土地终始,画陇右、山南图,及黄河经界远近,成书十卷。
顺宗立,进左仆射
王叔文等预政,屡移疾乞去,不许。
卒谥元靖
有《海内华夷图》、《备急单方》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0—805 字敦诗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人。
玄宗天宝十载(751)明经第。
肃宗乾元元年(758)任临清尉,后迁河东节度副使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征拜鸿胪卿十一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德宗建中三年(782)徙镇山南东道兴元元年(784)召为工部尚书
贞元元年(785)出为东都留守二年义成军节度使
九年拜相,十七年封魏国公
顺宗永贞元年(805)十月卒,谥元靖
生平见郑馀庆左仆射贾耽神道碑》,权德舆魏国公贾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
日人内虎次郎有《贾魏公年谱》。
工诗尚书,擅长地理学。
郑馀庆称其“文章之制,博达而清约”(《左仆射贾耽神道碑》)。
全唐诗》存诗1首。
字敦诗
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明经
累授汾州刺史
入为鸿胪卿
大历十四年山南西道节度使
兴元中召为工部尚书
贞元九年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封魏国公
顺宗立
检校司空
左仆射
永贞十年卒。
年七十六。
太傅
谥元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藏南北朝至隋 546 — 6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6—629 【介绍】: 南北朝至隋时僧。
颍川人俗姓荀
北周时,入终南山紫盖峰,独栖安禅,与世隔绝。
武帝灭佛,法藏初不知,经四年,始得风闻。
后至京师,请复佛法,宣帝不允。
旋主陟岵寺,复还山。
,奉敕主大兴善寺,为国行道。
炀帝大业末,充太平宫寺上座。
全隋文·卷三十五
法藏开皇中法济寺沙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颍川颍阴荀氏子也。
三岁丧父。
十岁丧母。
孤独孑遗。
无所依赖。
周天和二年
生二十二岁矣。
上适于二月八日
度僧以祈福。
因薙落。
四年皇子生。
诏选名德于醴泉宫。
复与其数。
武帝春坊
趋至殿下。
鲜卑语。
问众僧。
众僧不时对。
独进以鲜卑语答所问。
廷臣皆喜。
诏谓道人身小而胆大。
乃敢答太子语如此。
仍赐钱奖谕。
由是恩眷优渥。
建德二年
徙居终南紫盖山
三年正月八日
偶得杏实七枚于绝顶。
食之甘美。
然地僻天寒。
卒不知所从来云。
未几。
而废教之祸起。
山居。
独若无与。
如是八年
每念下山。
以身徇法。
大象元年九月
扣关将谒帝。
吏诃止之。
武侯上大夫王猛
大夫乙娄谦。
诘所自。
及朋侣施主姓名。
辞曰。
贫道以山林为家居。
鸟兽为徒侣。
草木为粮粒。
且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紫盖山陛下之畿甸。
若是则朋侣施主。
皆陛下也。
尚何他问哉。
等以闻。
诏曰朕欲以菩萨仪相治化。
此僧既近自紫盖山来。
其今长须发。
著衣冠。
为陟岵寺主
诏内史沛国公宇文译。
检校施行。
内史次大夫唐怡元行恭以为非先制不奉诏。
十月复谒于城东。
引妙庄严王二子谏父事。
且曰陛下昔为臣子。
不能匡谏。
遂致先帝。
毁圣典。
冶灵像。
其酷甚于秦之焚书坑儒
上怒。
诏即杀之。
沛公为营救。
上少解。
因问沛公曰。
道人怖否。
进曰。
道人愚戆。
不知忌讳。
身触刑宪。
安能无怖。
上愁然变色曰。
此固佛经所谓护鹅比丘也。
昔闻其事。
今见其人。
是又可杀乎。
宜原之。
赐菩萨衣冠。
主陟岵寺如前诏。
遽引辞。
愿自便。
御史鲍宏
于万年长安蓝田盩屋鄠杜五县。
游行。
以俟寻访。
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文帝冢宰
作兴教法。
六月下山。
复从薙落。
施法服一具。
杂彩十五段。
青州一石。
还山。
七月又承命下山。
议化事。
十五日诏景陵公。
检校
度僧百二十人。
并赐法衣以归。
独留宿相府。
大定元年二月十二日
隋受周禅。
改元开皇十五日
诏追前度诸僧。
大兴善寺行道。
二年内史舍人赵伟。
命所司。
月给伏苓苏油柴炭等料物。
以为恒。
十四年
自请罢所给料物。
武侯将军素和业。
捐宅构寺。
以奉
右仆射苏威
并建寺之大殿尊像。
斋万僧。
以落之。
于是舍人裴矩
宣诏曰。
藏禅师落发僧首。
且躬设大斋。
弘法之盛其孰可等。
今所住寺。
可名法济。
久之慈及畜类。
鹅知时旋绕佛座。
犳过中不食。
炀帝居晋邸。
其少子夭殂。
寓瘗于藏寺
将出镇淮海。
手书铭。
以勒之曰。
世途若幻。
生死如浮。
殇子何短。
彭祖何脩。
呜呼予子。
有逝无留。
永为法种。
长依梵俦。
因以灵寿杖
曰。
每策此时。
幸相忆也。
曰。
王以爱子。
留寄法门眷焉。
其情能复忘乎。
是犹杖之于也。
王不能忘。
其敢忘哉。
十六年
上幸齐州不豫。
王贵人
造观音像。
为上祝禧。
诏迎置法济寺供养。
仁寿元年
上造等身释迦六驱。
诏如前迎置。
大业二年
元德太子薨。
荐功德。
必委藏营治。
大业之
诏易九宫为寺。
补充太平宫寺上座。
贞观初
淮安王首隆敬慕。
俄而王薨。
亦云逝。
三年葬干阜南云际寺
沙门孝才
为铭辞。
刻之贞石。
释法藏
姓荀氏
颍川颍阴人
三岁丧父。
共母偏居。
十岁又亡。
只身而立。
因斯祸苦深悟无常。
投庇三宝用希福祐。
年二十二。
周天和二年四月八日明帝度僧。
便从出俗。
天和四年诞育皇子
诏选名德至醴泉宫。
时当此数。
武帝躬趋殿下。
口号鲜卑问讯众僧兀然无人对者。
在末行挺出众立作鲜卑语答。
殿庭僚众咸喜斯酬。
敕语百官。
道人身小心大。
独超群友报朕此言。
可非健道人耶。
有敕施钱二百一十贯。
由是面洽每蒙慰问。
虽身居寺内。
心念幽林。
古圣今贤皆依山静。
建德二年二月
刷心荡志。
挟钵擎函。
投于紫盖山
山即终南之一峰也。
乃独立禅房高岩之下。
衣以百纳。
餐以朮
面青天而沃心。
吸白云而填志。
三年正月八日游步山顶。
忽遇甘七枚。
即而啖之。
流味浓美。
周行更索全无来处。
冥资但勤励业。
其年四月二十三日
毁像焚经。
僧令还俗。
给优二年。
山居。
依道自隐。
绵历八载常思开法。
宣帝大象元年九月
下山谒
意崇三宝。
到城南门。
以不许入进退论理。
武候上大夫王猛
大夫乙娄谦。
问从何而来朋侣何在施主是谁。
报曰。
建德二年弃寺入山。
三年四月方禁僧侣
在山。
馀并还俗。
乃以俗法抑出徒侣。
只一身在山。
林谷为家居。
鸟兽为徒侣。
草木为粮粒。
然自惟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既居紫盖啖食山粮。
准此供给则至尊所施。
等报奏。
下敕曰。
朕欲为菩萨治化。
此僧既从紫盖山来。
正合朕意。
宜令长发著菩萨衣冠为陟岵寺主
遣内史沛国宇文绎检校施行。
内史次大夫唐怡元行恭覆奏曰。
天下众僧并令还俗。
独度一人违先帝诏。
至十月于城东面别见宣帝
问三教名。
朕欲菩萨治化。
或现天身。
或从地出。
或作鹿马。
用斯化道以摄众生如何。
引妙庄严王子谏父之事。
又曰。
陛下昔为臣子不能匡谏。
遂令先帝焚烧圣典灵像铸钱。
据斯逆害。
与秦始何异。
怒曰。
违朕先皇明诏。
可令处尽。
曰。
仰触圣颜。
乞刑都市。
幽显同见。
诚其本心尔。
时命若悬而词气无骇。
频经九奏安词弥厉。
十奏既达。
曰。
道人怖不。
藏公曰。
人生所重无过于命。
处身极刑之地。
何能不怖。
闻愀然改色乃曰。
真人护法祐我群生。
此则护鹅比丘
朕不杀无事人也。
宜舍其刑。
一不须问。
赐菩萨衣冠。
依前为陟岵寺主
频降宠命。
得继释门。
既获再生。
便辞
往林泉山泽请欲幽潜。
御史鲍宏
奉敕万年长安蓝田盩厔鄠杜五县。
游行。
朕须见日。
不可沈隐。
虽蒙恩敕终未开弘。
怏结心灵思怀圣道。
周德云谢隋祚将兴。
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隋祖作相。
于虎门学六月
又下山与大丞相对论三宝经宿。
即蒙剃落。
赐法服一具杂䌽十五段青州一石。
寻又还山。
至七月初。
下山。
更详开化
至十五日
令遣竟陵检校度僧百二十人。
并赐法服各还所止。
独宿相第。
夜论教始。
大定元年二月十三日
丞相龙飞。
即改为开皇之元焉。
十五日奉敕追前度者置大兴善寺为国行道。
自此渐开方流海内。
岂非戒行贞明禅心郁茂。
何能累入朱门频登御榻。
尔后每有恩敕别加慰劳。
并敕王公咸知朕意。
开皇二年
内史舍人赵伟。
宣敕月给茯苓苏油柴炭。
以为恒料。
而性在虚静不图荣利。
十四年自奏停料随施供给。
武候将军索和业者。
清信在怀。
延至宅中。
异礼奉养。
积善所熏遂舍所住以为佛寺。
率俗课励设万僧斋。
右仆射苏威
每来参谒。
并建大殿尊仪。
舍人裴矩
宣敕藏禅师
落发僧首。
又设大斋。
弘法之盛熟不可等。
其所住处可为济法。
今之隆政坊北门僧寺是也。
尝以慈仁摄虑。
有施禽畜依而养之。
鹅则知时旋绕。
狗亦过中不食。
斯类法律不可具纪。
炀帝晋蕃时。
太尉第三子绵疾夭殂。
瘗于斯寺。
乃勒铭曰。
世途若幻生死如浮。
殇子何短彭祖何修。
呜呼余子有逝无留。
永为法种长依法俦。
教因施灵寿杖曰。
每策此杖时赐相忆。
答曰。
王殇幼子长就法门。
灵寿何敢忘德。
十六年齐州失豫。
王公已下奉造观音。
并敕安济法供养。
仁寿元年
文帝造等身释迦六躯。
敕令置于藏师住寺。
大业二年
元德太子薨。
凡营福业经像佛殿皆委于
大业末岁下敕九宫。
并为寺宇度僧。
纲管相续维持。
名称洽闻。
乃补充太平宫寺上座。
绥缉少达无替所临。
大唐建议人百一心。
淮安王创缮兵旗于斯寺宇。
因受王请终身奉养。
贞观之始情奉弥隆思报罔极。
毕由造寺伺隙未展。
王便物故本祈不果。
亦终焉。
贞观三年终于鄠县观台。
因殓武子堆南云际寺
沙门孝才
夙素知德。
为铭贞石。
在于龛侧矣。
姓荀
颍川颍阴人
三岁丧父。
共母偏居。
十岁母亡。
只身而立。
因斯祸酷。
深悟无常。
年二十二。
周天和二年四月八日
明帝度僧。
从便出俗。
天和四年
诞育皇子
诏选明德。
至醴泉宫。
武帝躬趋殿下。
口号鲜卑问讯。
众僧兀然。
无人对者。
在末行。
出众独立。
鲜卑语答。
殿庭僚众。
咸喜斯酬。
敕语百官。
道人身小心大。
独超群友。
报朕此言。
可非健道人耶。
有敕施钱二百一十贯。
由是面洽。
每蒙慰问。
虽身居寺内。
心念幽林。
建德二年二月
挟钵擎函。
投于紫盖山
山即终南之一峰也。
乃独立禅房高岩之下。
衣以百衲。
餐以木
三年正月八日
游步山顶。
忽遇甘十枚。
即而啖之。
冥资。
但勤励业。
其年四月二十三日
毁像焚经。
僧令还俗。
山居。
依道自隐。
绵历八载
常思开法。
宣帝大象元年九月
下山谒
意崇三宝。
到城南门。
武侯上大夫王猛曰。
建德二年
弃寺入山。
三年四月
方禁僧侣
在山。
馀并还俗。
藏一身在山。
林谷为家居。
鸟兽为徒侣。
草木为粮粒。
然自惟忖。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既居紫盖。
啖食山粮。
准此供给。
则至尊所施。
等执奏。
下敕曰。
朕欲为菩萨治化。
此僧既从紫盖山来。
正合朕意。
宜令长发。
著菩萨衣冠。
为陟岵寺主
内史次大大唐怡元覆奏曰。
天下众僧。
还俗。
独度一人。
违先帝诏。
至十月
于城东面。
别见宣帝
问三教名。
朕欲菩萨治化。
或现天身。
或从地出。
或作鹿马。
用斯化道。
以摄众生如何。
引妙庄王二子谏父之事。
又曰。
陛下昔为臣子。
不能匡谏。
遂令先帝焚烧圣典。
灵像铸钱。
据斯逆害。
与秦始何异。
怒曰。
违朕先皇明诏。
可令遽尽。
曰。
仰触圣颜。
乞刑都市。
幽显同见。
诚其本心。
尔时命若悬
而词气无骇。
频经九奏。
安词弥厉。
十奏既达。
曰。
道人怖不。
内史沛公曰。
人生所重。
无过于命。
处身极刑之地。
何能不怖。
闻愀然改色。
乃曰。
真人护法。
祐我群生。
此则护鹅比丘
朕不杀无事人也。
宜舍其刑。
一不须问。
赐菩萨衣冠。
依前为陟岵寺主
频降宠命。
得继释门。
既获再生。
便辞往林泉山泽。
请欲幽潜。
御史鲍宏奏敕。
万年长安蓝田盩厔鄠杜五县。
游行。
朕须见日。
不可沉隐。
虽蒙恩敕。
终未开弘。
怏结心灵。
思怀圣道。
周德云谢。
隋祚将兴。
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隋祖作相于虎门。
六月又下山。
大丞相
对论三宝。
经宿即蒙剃发。
赐法服一具。
杂䌽十五段。
青州一石。
寻又还山。
至七月初。
下山。
更详开化
至十五日
景陵检校度僧。
百二十八。
并赐法服。
各还所止。
独宿相第。
夜论教始。
大定元年二月十二日
承相龙飞。
即改为开皇之元焉。
十五日奉敕。
追前度者。
大兴善寺
为国行道。
自此渐开。
方流海内。
戒行贞明。
禅心郁茂。
数入朱门。
频登御榻。
开皇二年
内史舍人赵伟宣敕。
月给茯苓
酥油柴炭。
以为恒料。
而性在虚静。
不图荣利。
十四年
自奏停料。
随施供给。
武侯将军素和业者。
清信在怀。
延至宅中。
冀礼奉养。
积善所熏。
遂舍所住。
以为佛寺。
率俗课励。
设万僧斋。
右仆射苏威
每来参谒。
并建大殿尊仪。
舍人裴矩宣敕。
藏禅师落发。
僧首又设大斋。
弘法之盛。
不可等伦。
贞观二年
终于鄠县观台。
因殓于阜南
云际寺沙门孝才为铭。
贞石于龛侧。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玄会隋末唐初 582 — 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640 【介绍】: 唐僧。
安定人,又作樊川人
俗姓席字怀默
勤苦钻研《涅槃》经,年少时即能讲解,其师法总极器重之。
太宗贞观八年敕住弘福寺,专讲《涅槃》。
有《涅槃义章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怀默
姓席氏
其先安定人
祖官京兆
因家于樊川之秘坂焉。
年十二。
精苦绝伦。
仪矩秀挺。
汉王谅见而奇之。
特奏出家。
住海觉寺。
总法师究涅槃推以覆述造涅槃义章四卷。
义源文本时文释钞四卷。
武德初
沙门昙显道开国望。
造慈悲寺奏以为寺主
于是引接后昆。
弘演此部。
殆四十遍。
性尤谦抑。
弗滞一隅。
但有座席。
皆加采涉。
纵复旧文。
倾泻如新。
斯诚象末罕俦也。
总法师曰。
吾何德而能致此入室之子乎。
相法师曰。
经谓后五百岁。
有福智者。
其此子乎。
不然。
曷足以振大教于今日哉。
岳法师曰。
此公就我学俱舍。
盖欲以同事摄耳。
妙庄严世善知识。
非此公而谁。
振法师曰。
此公就我学迦延。
盖欲以赞成我也。
夫以大道而下问于小术。
是非回象龙于免径邪。
贞观八年
诏住弘福寺定业益进。
尝梦登无量寿佛手遂像弥陀一座常拟系念方欲遁之山林以终其身。
众挽留请。
开涅槃至诤论而魔事作。
因反慈悲寺卧疾。
见佛来迎而瞑。
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也。
春秋五十有九。
葬高阳原后于城之西南隅。
起塼塔徙遗骸供养。
释玄会
字怀默
俗姓席氏
其先豳土安定人也。
远祖因官故。
又居京兆樊川之秘坂焉。
年十二。
精苦绝伦。
欣志捐俗。
而仪相秀挺有异神童。
汉王谅
见而奇之。
奏度出家。
仍住海觉寺。
总法师弟子。
自落采之后即预讲席专志涅槃。
勤至之功伦等推尚。
深会之解也。
举为覆述。
所以槃节拘致由来拥虑者皆剖决。
释泠然可见。
时大赏之以为涅槃之后胤也。
因尔改前旧章更新户牖穿凿之功。
难与雠抗。
造涅槃义章四卷。
义源文本时文释抄部各四卷。
自延远辍斤之后。
作者祖述前言。
惟会一人独称孤拔。
武德之始。
学观大张。
沙门昙献道开国望。
造慈悲寺奏以为寺主
经始惟新法务连续。
引接后昆。
讲扬此部将四十遍。
于时同侣同业相推元席。
而让以成治。
雅为学宗性慕人法不滥尊严。
但有法座皆通咨听。
纵己旧闻倾如新渴。
斯敬重之极。
末象罕遇也。
总法师曰。
吾非圣人。
何得此子入吾室乎。
相法师曰。
经云。
后五百岁有福智者。
此子谓乎。
法之大将岂不乎。
岳法师曰。
此公就我学俱舍者。
同事摄也。
愿以妙庄严世值善知识矣。
振法师曰。
此公就我学迦延者。
之赞成吾学耳。
以我小术不耻下问乃回龙象于兔径也。
吾何言哉。
贞观八年又敕住弘福寺
讲事都废专修定业。
梦登佛手号无量寿。
遂造弥陀像一座。
常拟系心作身同观。
欲入山林寺众劝住请讲涅槃。
蛇喻。
忽有异蛇。
从栿而下顾视四方。
寻即不见。
讲至诤论常有魔事。
因兹遘疾还返慈悲。
见佛来迎因而气尽。
春秋五十有九。
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也。
合邑闻知悲凉及。
葬于高阳原
晚又收其遗骸于故城西南隅。
起塼塔供养。
自会之弘道也。
温柔在性弘赡为心。
远近流寓投造非一。
而能推心接诱。
惟法是务。
晚又常坐乃终身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唐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昭宗龙纪元年进士第
工古诗,诗风古朴,多寓讥刺,时颇传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第
事迹略见《诗话总龟》卷一、《唐才子传》卷九。
工古诗,诗风与于濆曹邺诸人为近,用语古朴,多寓讥刺。
辛文房称其诗“多涵讽刺,颇干教化,非浮艳轻裴之作”(《唐才子传》)。
其中尤以“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狂风拔倒树,树倒根已露。
上有数枝,青青犹未悟”等诗为著名。
全唐诗》存诗3首,《唐才子传》卷九尚录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唐备,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
其诗咸多比讽,颇干教化。
全唐诗》存诗三首。
全唐诗续补遗
龙纪元年进士
工古诗,多极讽刺,颇干教化,非浮艳轻斐之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唐备者,与(于)濆同声,咸多比讽。
有诗曰:“天若无雪霜。
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工古诗,多极讽刺,颇干教化,非浮艳轻斐之作。
同时于渎者,共一机轴,大为时流所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文偃南汉 864 — 9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时南汉高僧
姑苏嘉兴人俗姓张
韶州云门山光奉院。
机缘语句,实立云门宗之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949 俗姓张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唐末五代禅宗僧人云门宗之创始者。
初参黄檗希运法嗣睦州道踪,后谒雪峰义存
遍访禅宗名山,晚年驻锡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创云门宗,因称云门文偃
文偃说法主张一字一语含藏无限旨趣,其禅风被后嗣概括为云门三句: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对宋代严羽之以禅喻诗颇有影响。
宋代僧人守坚集其语录为《云门匡真禅师广录》,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一五、《传法正宗记》卷八有传。
诸书及《焦氏类林其诗偈30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一九
释文偃八六四 — 九四九),俗姓张,原籍苏州嘉兴
年十七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
往参雪峰,为青原下六世,福州雪峰寺义存禅师法嗣。
后出岭,住韶州云门山光奉院,创云门宗
南汉乾和七年卒,年八十六。
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南唐释静释筠撰《祖堂集》卷一一、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
今据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之《全唐诗续拾》卷五○录其诗三十一首。
文偃姓张氏嘉兴人出家兜率院参睦州得悟嗣法雪峰唱道云门灵树凡三十载契悟广大箭锋所到往往出于游戏其作偈句尤不能测尝曰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塞却咽喉何处出气天下学者望风而至汉乾祐二年坐化后乾德三年武节度阮绍庄梦以拂子招之曰寄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吾久蔽塔中宜令暂出李以奏闻有旨令诣云门开塔见如生髭发皆长李复上其事广主迎真身赴阙留内庭供养逾月送归赐谥大慈云门真弘明大师世称云门宗
禅师名文偃
姑苏嘉兴人也。
少依兜率院得度。
性豪爽。
骨面丰颊。
精锐绝伦。
目纤长。
瞳子如点漆。
眉秀近睫。
视物凝远。
博通大小乘。
弃之游方。
初至睦州
闻有老宿饱参。
古寺掩门。
织蒲屦养母。
往谒之。
方扣门。
老宿揕之曰。
道道。
惊不暇答。
乃推出曰。
秦时𨍏轹钻。
随掩其扉。
右足。
老宿名道踪。
黄檗断际禅师
高安米山寺。
以母老东归。
丛林号陈尊宿。
得旨辞去。
雪峰存
存方堆桅坐。
为众说法。
犯众出。
熟视曰。
项上三百斤铁枷。
何不脱却。
曰因甚到与么。
以手自拭其目趋去。
存心异之。
明日升座曰。
南山有鳖鼻蛇。
诸人出入好看。
以拄杖撺出。
又自惊慄。
自是辈流改观。
又访乾峰。
峰示众曰。
法身有三种病。
二种光。
须是一一透得。
更有照用同时。
向上一窍。
乃出众曰。
庵内人为什么不见庵外事。
于是乾峰大笑曰。
犹是学人疑处在。
乾峰曰。
子是什么心行。
曰也要和尚相委。
乾峰曰。
直须恁么。
始得稳坐。
应喏喏。
又访曹山章公问。
如何是沙门行。
曰。
吃常住苗稼者。
曰便与么去时如何。
曰汝还畜得么。
曰学人畜得。
曰汝作么畜。
曰著衣吃饭。
有什么难。
曰何不道。
披毛戴角。
即礼谢。
又访疏山仁
问。
得力处道将一句来。
曰请高声问。
即高声问。
笑曰。
今早吃粥么。
曰吃粥。
曰乱叫唤作么。
仁公骇之。
又过九江
陈尚书
而问曰。
儒书即不问。
三乘十二分教。
自有讲师
如何是衲僧行脚事。
曰曾问几人来。
曰即今问上座。
曰即今且置。
作么生是教意。
曰黄卷赤轴。
曰此是文字语言。
作么生是教意。
曰口欲谈而辞丧。
心欲缘而虑忘。
曰。
口欲谈而辞丧。
为对有言。
心欲缘而虑忘。
为对妄想。
作么生是教意。
尚书无以詶之。
曰。
闻公常看法华经。
是否。
曰不敢。
曰经曰。
治生产业。
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且道非非想天。
有几人退位。
又无以詶之。
呵讥之而去。
曹溪礼塔。
访灵树敏公
为第一座。
先是不请第一座。
有劝请者。
曰。
首座已出家久之。
又请。
曰。
首座已行脚。
悟道久之。
又请。
曰。
首座已度岭矣。
姑待之。
少日至。
迎笑曰。
奉迟甚久。
何来暮耶。
即命之。
不辞而就职。
广王刘王
将兴兵。
决可否。
前知之。
手封奁子。
侍者曰。
王来。
出以似之。
于是怡然坐而殁。
王果至。
已化。
大惊问。
何时有疾。
而遽亡如是耶。
侍者乃出奁子。
如敏所诫呈之。
王发奁得简曰。
人天眼目。
堂中上座。
刘王州牧承范
继其法席。
又迎至府开法。
俄迁止云门光泰寺。
天下学者。
望风而至。
示众曰。
江西即说君臣父子。
湖南即说他不与么。
我此间即不如此。
良久曰。
汝还见壁么。
又曰。
后上来且是个什么事。
如今抑不得已。
且向诸人道。
尽大地有什么物。
与汝为缘为对。
若有针锋许。
与汝为隔为碍。
与我拈将来。
唤什么作佛。
唤什么作祖。
唤什么作山河大地。
日月星辰。
将什么为四大五蕴。
我与么道。
唤作三家村里老婆说话。
忽然遇著本色行脚汉。
闻与么道。
把脚拽向阶下。
有什么罪过。
虽然如是。
据个什么道理。
便与么。
莫趁口快。
向这里乱道。
须是个汉始得。
忽然被老汉脚跟下寻著。
没去处。
打脚折。
有什么罪过。
即与么。
如今还有问宗乘中话者么。
待老汉答一转了。
东行西行。
又曰。
尽乾坤一时将来。
著汝眼睫上。
汝诸人闻恁么道。
不敢望汝出来。
性燥把老僧打一掴。
且缓缓。
子细看。
是有是无。
是个什么道理。
直饶汝向这里明得。
若遇衲僧门下。
好槌脚折。
又曰。
三乘十二分教。
横说竖说。
天下老和尚
纵横十字说。
与我拈针锋许。
说底道理来看。
与么道。
早是作死马医。
虽然如此。
且有几个到此境界。
不敢望汝言中有响。
句里藏锋。
瞬目千差。
风恬浪静。
又曰。
我事不获已。
向汝道。
直下无事。
早是相埋没也。
更欲踏步向前。
寻言逐句。
求觅解会。
千差万别。
广设问难。
嬴得一场口滑。
去道转远。
有什么歇时。
此个事。
若在言语上。
三乘十二分教。
岂是无言。
因什么道。
教外别传。
若从学解机智得。
只如十地圣人。
说法如云如雨。
犹被佛呵。
谓见性如隔罗縠。
以此故知。
一切有心。
天地悬殊。
虽然如是。
若是得底人。
道火何曾烧口。
终日说事。
何曾挂著牙齿。
何曾道著一字。
终日著衣吃饭。
何曾触一粒米。
挂一缕丝。
然犹是门庭之说。
须是实得与么。
始得。
若约衲僧门下。
句里呈机。
徒劳伫思。
直饶一句下。
承当得。
犹是瞌睡汉。
以足跛。
尝把拄杖行见众。
方普请举拄杖曰。
看看北郁单越人
见汝般柴不易。
在中庭里。
相扑供养汝。
更为汝念般若经曰。
一切智智清净。
无二无二分。
无别无断故。
众环拥之。
久不散。
乃曰。
汝诸人。
无端走来。
这里觅什么。
老僧只管吃饭屙屎。
别解作什么。
汝诸方行脚。
参禅问道。
我且问汝。
诸方参得底事。
作么生。
试举看。
于是不得已。
自诵三平偈曰。
即此见闻非见闻。
回视僧曰。
唤什么作见闻。
又曰。
无馀声色可呈君。
谓僧曰。
有什么口头声色。
又曰。
个中若了全无事。
谓僧曰。
有什么事。
又曰。
体用无妨分不分。
乃曰。
语是体。
体是语。
举拄杖曰。
拄杖是体。
灯笼是用。
是分不分。
不见道。
一切智智清净。
又至僧堂中。
僧争起迎。
立而语曰。
石头道。
回互不回互。
僧便问。
作么生是不回互。
以手指曰。
这个是板头。
又问作么生是回互。
曰汝唤什么作板头。
永嘉云。
如我身空法亦空。
千品万类悉皆同。
汝立不见立。
行不见行。
四大五蕴。
不可得。
何处见有山河大地来。
是汝每日把钵盂噇饭。
唤什么作饭。
何处更有粒米来。
僧问。
生法师曰。
敲空作响。
击木无声如何。
以拄杖空中敲曰。
阿耶阿耶。
又击板头曰。
作声么。
僧曰。
作声。
曰这俗汉。
又击板头曰。
唤什么作声。
乾祐元年七月十五日
赴广主诏。
至府留止供养。
九月甲子
乃还山。
谓众曰。
我离山得六十七日。
且问汝。
六十七日事作么生。
众莫能对。
曰。
何不道。
和尚京中吃面多。
闻击斋鼓曰。
鼓声咬破我七条。
乃指僧曰。
抱取猫儿来。
良久曰。
且道鼓因甚置得。
众无对者。
乃曰。
因皮置得。
我寻常道。
一切声是佛声。
一切色是佛色。
尽大地是个法身。
枉作个佛法知见。
如今拄杖。
但唤作拄杖。
见屋但唤作屋。
又曰。
诸法不异者。
不可续凫截鹤。
夷岳盈壑。
然后为无异者哉。
但长者长法身。
短者短法身。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举拄杖曰。
拄杖子不是常住。
忽起立。
以拄杖系绳床曰。
适来许多
贬向什么处去也。
灵利底见。
不灵利底著我热谩。
契悟广大。
其游戏三昧。
乃如此。
而作为偈句。
尤不能测。
如其纲宗偈曰。
康氏圆形滞不明。
魔深虚丧击寒冰。
凤羽展时超碧汉。
晋锋八博拟何凭。
又曰。
是机是对对机迷。
辟机尘远远尘栖。
久日日中谁有挂。
因底底事隔尘迷。
又曰。
丧时光。
藤林荒。
徒人意。
滞肌尪。
又曰。
咄咄咄。
力㘞希。
禅子讶。
中眉垂。
又曰。
上不见天。
下不见地。
塞却咽喉。
何处出气。
笑我者多。
哂我者少。
每顾见僧即曰。
鉴咦。
而录之者。
曰顾鉴咦。
德山密禅师
删去顾字。
但曰鉴咦。
丛林目以为抽顾颂。
北塔祚禅师作偈曰。
云门顾鉴笑嘻嘻。
拟议遭渠顾鉴咦。
任是张良多智巧。
到头于是也难施。
南汉乾和七年四月十日
坐化而示。
即大汉乾祐二年也。
以全体葬之 本朝太祖乾德元年
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
以拂子招曰。
寄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
我在塔久。
可开塔乎。
奉使韶州
监修诸寺院。
因得绍庄之语。
奏闻奉圣旨。
韶州梁延鄂至云门山
启塔见颜貌如昔。
髭发犹
具表以闻。
有 旨李托迎至京师
供养月馀。
送还山。
仍改为大觉禅寺
大慈云匡真弘明大师
赞曰。
余读云门语句。
惊其辩慧涡旋波险。
如河汉之无极也。
想见其人。
奇伟杰茂。
如慈恩大达辈。
及见其像。
颓然伛坐胡床
广颡平顶。
类宣律师
奇智盛德。
果不可以相貌得耶。
公之全机大用。
如月临众水。
波波顿见。
而月不分。
如春行万国。
处处同至。
无迹。
盖其妙处。
不可得而名状。
所可知而言者。
春容月影耳。
呜呼。
岂所谓命世亚圣大人者乎。
嘉兴人也。
姓张氏
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落发。
禀具于毗陵坛。
侍澄数年。
探穷律部。
以己事未明。
往参睦州
州才见来。
便闭却门。
师乃扣门。
州曰谁。
师曰。
某甲。
州曰。
作甚么。
师曰。
己事未明。
乞师指示。
州开门。
一见便闭却。
师如是连三日扣门。
至第三日。
州开门。
师乃攞入。
州便擒住曰。
道道。
师拟议。
州便推出。
秦时𨍏轹钻。
遂掩门。
损师一足。
师从此悟入。
州指见雪峰
师到雪峰庄。
见一僧。
乃问上座今日上山去那。
僧曰是。
师曰。
寄一则因缘。
堂头和尚
祇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
师曰。
上座到山中。
见和尚上堂。
众才集。
便出握腕立地曰。
这老汉项上铁枷。
何不脱却。
其僧一依师教。
雪峰见这僧与么道。
便下座。
拦胸把住曰。
速道速道。
僧无对。
峰拓开曰。
不是汝语。
僧曰。
是某甲语。
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
僧曰。
不是某语。
是庄上一浙中上座。
教某甲来道。
峰曰。
大众去庄上。
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
师次日上雪峰
峰才见便曰。
因甚么得到与么地。
师乃低头。
从兹契合。
温研积稔。
密以宗印授焉。
师出岭。
遍谒诸方。
覈穷殊轨。
锋辩险绝。
世所盛闻。
后抵灵树。
冥符知圣禅师首座之说。
知圣住灵树二十年。
不请首座
常云。
首座生也。
首座牧牛也。
首座行脚也。
一日令击钟。
三门外接首座
众出迓。
师果至。
直请入首座寮解包。
后广主命师出世灵树。
开堂日主亲临曰。
弟子请益。
师曰。
目前无异路。
因问诸人从上来。
有甚事欠少甚么。
向你道无事。
已是相埋没也。
虽然如是。
也须到这田地始得。
亦莫趁口快乱问。
自己心里黑漫漫地。
明朝后日。
大有事在。
拟心即差。
况复有言有句。
莫是不拟心是么。
莫错会好。
更有甚么。
汝等诸人。
见人道著祖意。
便问超佛越祖之谈。
汝且唤甚么作佛。
唤甚么作祖。
且说超佛越祖底道理看。
问个出三界。
汝把将三界来看。
有甚么见闻觉知。
隔碍著汝。
有甚么声尘色法。
与汝可了。
了个甚么。
古圣不奈何。
横身为物。
道个举体全真。
物物觌体。
不可得。
我向汝道。
直下有甚么事。
早是相埋没了也。
光不透脱。
有两般病。
一切处不明。
面前有物。
是一。
又透得一切法空。
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
亦是光不透脱。
又法身亦有两般病。
得到法身。
为法执不忘。
己见犹存。
坐在法身边。
是一。
直饶透得法身去。
放过即不可。
子细点检将来。
有甚么气息。
亦是病。
师唱道灵树云门。
凡三十载。
乾和七年。
己酉四月十日顺寂。
塔全身于方丈后。
十七载
示梦阮绍庄。
奏请开塔。
奉救迎请内庭供养。
逾月方还。
因谥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温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
《全唐诗逸》收其诗3联,皆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
其中《山中》一联,原公任编《和汉朗咏集》卷下作温庭筠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弘操南汉 ? — 9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 【介绍】: 五代时南汉国君刘䶮第九子,字贞度
大有五年封万王
十一年交州皎公羡为吴权所攻,来乞师。
弘操静海节度使,徙封交王,出兵白藤以攻之。
会权已杀公羡,逆战海口。
弘操大败,溺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玄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胡润州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少出家,长于律学,诗文书法俱工。
高宗咸亨中,年二十五、六,欲往印度观法,行至广州,染风疾而不得行。
返归吴越,旋卒。
义净印度闻其死讯,作诗寄悼。
义净大唐西域法高僧》卷下收其事迹,并录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误收于义名下。
玄逵律师者。
润州江宁人也。
俗姓胡
令族高宗
兼文兼史。
尚仁贵义。
敬法敬僧。
枝叶蝉联。
嘉声靡坠。
律师则童子出家长而钦德。
及其进具卓尔不群。
遍闲律部偏务禅寂。
戒行严峻诚罕其流。
听诸大经颇究玄义。
博玩文什草隶尤精。
空有三衣袒。
膊为饰。
不披覆膊衣角搭肩。
入寺徒跣行途著屡。
纵使时人见笑高节曾不间然。
不卧长坐。
讵胁安眠之席。
杜多乞食。
宁过酒肆之门。
善人皆爱草鞋巧知。
皮亦无过鉴者。
足不履地能闲露脚。
是仪嗟乎。
此子闇与理谐。
激扬清波。
耻汩泥而从俗。
独醒在旦。
岂共醉而居昏。
绕于丹阳一而遂即同契。
南上昆季留连怆矣。
三荆之析友于攀绝。
伤哉八翼之离。
以为传法在怀无抑高节。
行至广州遂染风疾。
以斯婴带弗遂远怀。
于足怅恨而归返锡吴楚。
年二十五六。
僧哲师至西国云。
其人已亡。
有疚于怀。
嗟乎不幸。
胜途多难验非虚矣。
实冀还以法资空有郁蓝之望。
复欲旋归遗锷。
徒怀陇树之心。
乃叹曰。
淑人斯去。
谁当继来。
不幸短命。
呜呼哀哉。
九仞希岳。
一篑便摧。
秀而不实。
呜呼哀哉。
解乎易得。
行也难求。
嗟尔幼年。
业德俱修。
传灯念往。
婴痼情收。
慨乎壮志。
哀哉去留庶传尔之令节。
秉辉曜于长秋。
于时师言离广府还望柱林。
去留怆然自述赠怀云尔。
五言。
标心之梵宇。
运想入仙洲。
婴痼乖同好。
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
情离不可收。
何日乘杯至。
详观演法流。
净以咸亨元年西京寻听。
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
莱州弘袆论师。
更有二三诸德。
同契鹫峰标心觉树。
然而一公属母亲之年老。
遂怀恋于并川。
袆师遇玄瞻于江宁
乃敦情于安养
玄逵既到广府复阻先心。
唯与晋州小僧善行同去。
神州故友索尔分飞。
印度新知冥焉未会。
此时踯躅难以为怀。
戏拟四愁聊题两绝而已。
五言。
我行之数万。
愁绪百重思。
那教六尺影。
独步五天陲。
五言(重自解忧曰)。
上将可凌师。
疋士志难移。
如论惜短命。
何得满长祇。
于时咸亨三年坐夏杨府。
初秋忽遇龚州使君冯孝诠。
随至广府
与波斯舶主期会南行。
复蒙使君命往岗州。
重为檀主及弟孝诞使君孝轸使君郡君宁氏郡君彭氏等。
合门眷属。
咸见资赠。
争抽上贿各舍奇餐。
庶无乏于海途。
恐有劳于险地。
笃如亲之惠。
顺给孤之心。
共作归依同缘胜境。
所以得成礼谒者
盖冯家之力也。
岭南法俗。
共鲠去留之心。
北土英儒。
俱怀生别之恨。
至十一月
遂乃面翼轸背番禺
鹿园而遐想。
望鸡峰而太息。
于时广莫初飙。
向朱方而百丈双挂。
离箕创节。
弃玄朔而五两单飞。
长截洪溟。
似山之涛横海。
斜通巨壑。
如云之浪滔天。
未隔两旬果之佛逝。
经停六月渐学声明。
王赠支持送往末罗瑜国(今改为室利佛逝也)复停两月转向羯荼。
至十二月举帆还乘王舶渐向东天矣。
从羯荼北行十日馀至裸人国向东望岸可一二里许。
但见𦳃子树槟榔林森然可爱。
彼见舶至争乘小艇有盈百数。
皆将𦳃子芭蕉及虅竹器来求市易。
其所爱者但唯铁焉大如两指。
得𦳃子或五或十。
丈夫悉皆露体。
妇女以片叶遮形。
商人戏授其衣。
即便摇手不用。
传闻斯国当蜀川西南界矣。
此国既不出铁亦寡金银。
但食𦳃子藷根无多稻谷。
是以卢呵最为珍贵(此国名铁为卢呵)其人容色不黑量等中形。
巧织团箱。
馀处莫能及。
若不共交易便放毒箭。
一中之者无复再生。
从兹更半月许望西北
遂达耽摩立底国。
即东印度之南界也。
去莫诃菩提及那烂陀可六十馀驿。
于此创与大乘灯师相见。
留住一载。
学梵语习声闻论。
遂与灯师同行取正西路。
商人数百诣中天矣。
去莫诃菩提有十日在。
过大山泽路险难通。
要藉多人必无孤进。
于时净染时患身体疲羸。
求趁商旅因不能建。
虽可励己求进五里终须百息。
其时有那烂陀寺二十许僧。
并灯上人并皆前去。
唯馀单己孤步险隘。
日晚晡时山贼便至。
援弓大唤来见相陵。
先撮上衣次抽下服。
空有绦带亦并夺将。
当是时也。
实谓长辞人代。
无谐礼谒之心。
体散锋端。
不遂本求之望。
又彼国相传。
若得白色之人杀充天祭。
既思此说更轸于怀。
乃入泥坑遍涂形体。
以叶遮蔽扶杖徐行。
日云暮矣营处尚远。
至夜两更方及徒侣。
闻灯上人村外长叫。
既其相见令授一衣。
池内洗身方入村矣。
从此数日。
先到那烂陀敬根本塔。
次上耆阇崛见氎衣处。
后往大觉寺礼真容像。
山东道俗所赠紽绢。
持作如来等量袈裟。
亲奉披服。
濮州律师附罗盖数万为持奉上曹州道禅师寄拜礼菩提像亦为礼讫。
于时五体布地一想虔诚。
先为东夏四恩。
普及法界含识。
龙华初会遇慈氏尊。
并契真宗获无生智。
次乃遍礼圣迹过方丈。
而届拘尸。
所在钦诚。
鹿园而跨鸡岭。
住那烂陀寺十载求经。
方始旋踵言归还耽摩立底。
未至之间遭大劫贼。
仅免剚刃之祸。
得存朝夕之命。
于此升舶过羯荼国。
所将梵本三藏五十万馀颂。
唐译可成千卷。
㩲居佛逝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惠忠武周 683 — 7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3—769 【介绍】: 或作慧忠
唐僧。
润州上元人俗姓王
幼不食荤腥,年二十三出家,配居升州庄严寺
后礼谒牛头山威禅师,遂住此山四十年,终日兀坐,寒暑一衲。
有《见性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润州上元王氏子。
神龙初生。
二十有三年矣。
遂以童子。
试经获度。
仍配居庄严寺
志节。
为时辈所推重。
寻游方。
威禅师牛头山有契悟。
因悉以山门委之。
使踵住持事。
由是益精励。
行头陀山泽中。
一衲一铛。
晏坐绳床。
终日夕。
开元二十七年
县令长孙遂。
造山验视。
至山半。
虎当道跑哮。
莫能前。
闻之遽迎遂。
且使虎去。
天宝初
州牧里豪请自山归庄严。
起仆易挠。
寺为一新。
又将徙建法堂于殿之东隅。
感二神人。
为定基址。
适其地有古树。
而鹊巢其上。
不忍伐。
后鹊竟他巢。
若有知者。
异哉。
大历四年六月十五日
集众布萨。
晚命侍者
治浴剃发。
如无恙时。
夜则云气绚烂若闻空中有乐音者。
翌旦坐逝。
春秋八十七。
当忠之在山也。
有悬铛树挂衣
未寂之前一年。
藤树皆萎。
其年九月
说法高座。
水忽迸流四绕。
风雨震荡。
白虹贯东南。
郡守韦损备仪仗送还山。
五年阇维收舍利不胜计。
其馀行迹语句。
载传灯录。
释惠忠
俗姓王
润州上元人也。
初在母孕。
忽遇异僧谓曰。
所生贵子当为天人矣。
诞育已来不食荤腥。
有异常童。
禀性敦厚。
年二十三以经业见度。
神龙元年也。
遂配庄严寺
志节高简为时辈所推。
牛头山威禅师
袭达磨踪得佛法印。
遂造山礼谒。
乃曰。
山主来矣。
因为说法顿悟上乘。
既得人如老氏之逢尹喜
乃命入室付法传灯。
并委山门之事。
遂出廛聚。
即继踵兹峰夙夜精励。
常头陀山泽。
饮泉藉草一食延时。
每用一铛。
众味同煮。
用毕悬于树杪。
方复绳。
床晏坐终日如杌。
衣不易时寒暑一纳。
积四十年。
遂彰灵应非一。
州牧明贤频诣山礼谒。
再请至郡施化道俗。
天宝初年始出止庄严。
以为梁朝旧寺庄严最盛。
今已岁古凋残。
兴怀修葺。
遂于殿东拟创法堂。
先有古木鹊巢其顶。
工人将欲伐之。
曰。
且止待鹊移去始当伐之。
因至树祝曰。
此地造堂当速移去。
言毕其鹊竞衔柴迁寓他树合郭道俗观者如堵。
莫不叹异。
又立基未定忽有二神人为上其处。
因乃定焉。
虽汲引无废神旷不挠。
四方之侣相依日至。
大历三年
山门石室前有挂衣
是岁盛夏忽然枯悴。
灵芝且不复生。
至九月演法高座。
无故水出绕座而转。
至四年六月十五日集众布萨。
至晚乃命侍者剃发浴躯。
是夜瑞云覆刹天乐闻空。
十六朝怡然坐化。
时风雨震荡树木摧折。
和州延祚僧徒
其夕咸见白虹直东西贯于山中。
鸟兽哀鸣林壑岩间。
哭声数日方止。
岳牧韦公损闻而哀怆。
遣使赠赙。
并令上刘君备仪送归山。
于时炎蒸。
至七月七天降雨绝凉。
八日神柩出纤尘不飞。
又有群鹤徘徊舆上。
送至山门。
瘗后数日坟内放光照于山林。
五年春依外国法茶毗。
获舍利不可胜计。
圆细如珠光彩莹彻。
远近道俗有恨无所剋获。
咸于焚身处煨烬中至
凡百千人。
皆得舍利。
故知法身圆应感物无穷。
圣力潜通光腾千古。
门人起木塔。
春秋八十七矣。
身逾七尺。
霜眉径寸仪容殊伟燕𪁟龙腮神气孤。
拔。
色如金聚。
含光玉润若梵僧。
所居帐帏弗张蚊蚋不犯。
曾居兰若幽栖竹深邃。
尝有虎鹿并各产子驯绕入室曾无惧色。
开元二十七年上元令。
孙遂初脱略异闻。
躬造山询验。
及到山半猛虎当路瓟吼。
遂乃惊怖莫知所为。
闻出林晓喻。
虎因寝声伏于林中。
遂恐慑合掌礼谢而回。
又向吴郡具戒院中。
凌霄盛夏萎悴。
人拟伐之。
威大师曰。
勿剪惠忠还日其更生。
人不之信。
还其重茂矣。
又昔有供僧谷仓在庄。
夜有张盗来窃之。
虎乃吼唤逐之。
盗弃负器而逃。
其类夥多良难骤述。
著见性序及行路难。
精旨妙密盛行干世。
又邺中释圆寂
氏族生地俱不可寻。
初从嵩山见老安禅师
道契相符莫测涯岸。
高宗咸亨二年生计终岁。
已一百有奇年矣。
襄州节度使严绶倾心供养。
亦号无生和尚焉
释惠忠
俗姓王氏
润州上元人也。
初在母孕忽遇异僧。
谓曰。
所生贵子当为天人矣。
诞育已来不食荤腥有异常童。
禀性敦厚。
年二十三以经业见度。
神龙元年也。
遂配庄严寺
牛头山威禅师造山礼谒。
乃曰。
山主来矣。
因为说法。
夙夜精勤。
常头陀山泽饮泉藉草一食延时。
每用一铛众味同煮。
用毕悬于树杪。
方坐绳床宴坐终日如杌。
衣不易时寒暑一纳。
积四十年。
遂彰灵应
州牧明贤频诣山礼谒。
再请至郡施化道俗。
天宝初始出止庄严。
以为梁朝旧寺庄严最盛。
今已岁古凋残兴怀修葺。
遂于殿东拟创法堂。
先有古木鹊巢其顶。
工人将欲伐之。
曰且止。
待鹊移去始当伐之。
因至树祝曰。
此地造堂当速移去。
言毕其鹊衔柴迁寓他树。
道俗观者莫不叹异。
又立基未定。
忽有二神人为止其处。
因乃定焉。
虽汲引无废神旷不挠。
四方之侣相依日至。
大历三年山门石室前有挂衣
是岁盛夏忽然枯悴。
灵芝且不复生。
至九月演法高座。
无故水出绕座而转。
至四年六月十五日集众布萨。
至晚乃命侍者剃发浴躯。
是夜瑞云覆刹天乐闻空。
十六朝怡然坐化。
时风雨震荡树木摧折。
山中鸟兽哀鸣林壑。
岩间哭声数日方止。
春秋八十有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姜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州人
自称通仙人不死术,隐居不出。
玄宗开元末召至东都,舍集贤院
言服太湖青藤终南山旱藕可长生,玄宗遣使取之赐大臣。
银青光禄大夫号冲和先生
后民间以酒浸,饮之多暴死,乃止。
惭悸,请求药牢山,遁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圆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京兆蓝田人俗姓张
十岁依景云,寻究经论,访问师承,旁及儒墨,兼擅诗歌。
代宗大历十三年,以《四分律》有法砺旧疏及怀素新疏,每致异议,奉诏至安国寺,与名僧大德十四人签定之。
德宗建中初奏进。
累官内供奉鸿胪少卿
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张氏
京兆蓝田人
十岁依西明寺景云律师
受近圆。
乃究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槃中观华严新经。
频敷座席。
屡主坛场。
开元中
诏参译务。
大历十三年
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
安国寺
定夺新旧两疏是非。
材学优赡。
其所编稡制作。
多不具述。
于教门颇有功绪。
在代肃二朝。
尤用事。
职至应奉。
赐紫充临坛两街
十望大德
内供奉捡校。
鸿胪少卿
封一百户
终于别院。
寿八十二。
腊五十八。
释圆照
姓张氏
京兆蓝田人也。
年方十岁笃愿依西明寺景云律师
亦一方匠手四部归心。
当应法乃受近圆。
谨愿执持如怀宝器寻究经论访问师承。
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槃中观华严新经。
或深入堂皇或略从染指。
仍旁求于儒墨。
兼擅美于风骚。
律藏珠珍专探日用。
后则霜坛秉法雁序度人。
洎乎开元年中。
敕选名德僧参其译务。
始预焉至代宗大历十三年
承诏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
齐至安国寺定夺新旧两疏是非。
盖以二宗俱盛。
两壮必争被擒翻利于渔人。
互击定伤于师足。
既频言竞。
多达帝聪。
有敕令将二本律疏定行一家者。
等序奏
按四分律部主。
梵云昙无德。
秦言法藏
姚秦弘始五年壬寅岁
罽宾三藏佛陀耶舍
秦言觉明。
讽出梵文。
沙门竺佛念听而笔受
成四十五卷。
至十一年岁次戊申
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
长安中寺重雠校。
十四年辛亥译毕。
沙门慧辩笔受
成六十二卷。
后有魏朝道覆律师
法聪讲下纂成疏六卷。
北齐慧光律师造疏二本。
次道律师修疏九卷。
次道晖撰疏七卷。
隋朝法愿裁疏十卷。
自唐平一天下也。
四方昌阜三宝增明。
智首律师述疏二十一卷。
慧满律师造疏二十卷。
事各一时流通绝矣。
武德元年戊寅岁
相州日光寺法砺律师制疏。
至九年丙戌岁成十卷。
宗依成实论。
今称旧疏是也。
高宗天皇大帝咸亨元年岁在庚午
有西太原寺怀素律师
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
宗依根本一切有部大毗婆沙俱舍等论。
称新章疏是也。
至我皇帝受佛付嘱钦尚释门。
信重大乘遵承密教。
见两疏传授各擅颛门学者如林。
执见殊异数兴诤论。
圣慈悯念务息其源。
使水乳无乖一味和合。
时遣内给事李宪诚。
宣敕勾当京城诸寺功德使镇军大将军刘崇训。
宣敕
四分律旧疏新疏。
宜令临坛大德如净等于安国寺律院佥定一本流行。
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俱集安国寺
中官赵凤诠敕尚食局索一千二百六十人斋食并果实解斋粥一事。
已上应副。
即于安国寺僧慧彻如净等十四人。
并一供送充九十日斋食。
用茶二十五丳纸笔墨。
充大德如净等佥定律疏用。
兼问诸大德各得好在否。
又敕安国寺三纲。
佥定律疏院一切僧俗辄不得入。
违者录名奏来
其时天长寺昙邃
住寺睿。
西明寺道邃兴泚。
本寺宝意朗智钊超侪。
崇福寺超證。
荐福寺如净
青龙寺惟干。
章信寺希
保寿寺慧彻圆照
共奉表谢。
答诏
师等道著依经功超自觉。
承雪宫之旨奥。
为火宅之凉飔。
四分律仪三乘扃键。
须归总会永息多门。
一国三公谁执其咎。
初机眩曜迷复孔多。
爰命有司婢供资费。
所烦笔削伫见裁成。
所谢知悉。
其日品官杨崇一。
宣敕荐福温国两寺三纲与净土院检校僧等。
严饰道场命僧行道。
用五十四人。
起今月一日转经礼佛六时行道至来年二月一日散。
其设斋食料一事已上。
令所司祇供。
宜各精诚。
问师等好在。
及解道场。
中官李宪诚宣敕语温国寺转念道场四分律临坛大德等。
释门三学以心印相传。
无上菩提以戒法为根本。
道场毕日即宜赴大安国寺楷定律疏十道流行。
至二月八日检校道场大德昙邃飞锡等。
道场定取十日散。
设斋外各赐绢帛。
其十四人律师并令赴安国寺修疏。
程才品用各得其宜。
众推如净慧彻同笔削润色。
圆照笔受
正字宝意纂文佥定。
超侪笔受
睿已下九人證义
共议篇题
敕佥定四分律疏卷第一。
京城临坛大德。
某等奉诏定。
以此为题也。
为首唱诸公和之。
其间厥义非长若农夫之去草。
义合理犹海客之采珠。
可谓名解毗尼不看他面。
俄属德宗即位
改元建中。
其年五月疏草毕。
六月望圆照
国子学大历新定字样抄写进本。
至十二月十二日
祠部进新佥定疏十卷。
仍乞新旧两疏许以并行从学者所好。
敕宜依。
务其搜集专彼研寻。
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十卷。
景云先天开元天宝诰制三卷。
肃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二卷。
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隋传法高僧信行禅师碑表集三卷。
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
佥定律疏一行制表集三卷。
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纪三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
三教王存没年代本记三卷。
上卷明佛。
中道。
下儒也。
翻经大德翰林待诏光宅寺利言集二卷。
再修释迦佛法王。
本记一卷。
佛现八相身利益人天成正觉记一卷。
判方等道场欲受近圆沙弥忏悔灭罪辩瑞相记一卷。
五部律翻译年代传授人记一卷。
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
无忧王寺佛骨塔记三卷传法三学大德碑记集十五卷。
建中兴元贞元制旨释门表奏记二卷。
御题章信寺诗太子百寮奉和集三卷。
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
自序
伏以开元十八年岁在庚午沙门智升修撰释教录。
洎乎甲戌经六十五年中间三藏翻经内并无收管。
恐年代𡩻远人。
疑伪经又先圣大历七年许编入。
制文犹在。
时帝敕宜依。
至今江表多集此集中经而施用焉。
于律道颇有功多。
肃代二朝尤为杰立。
累朝应奉赐紫临坛两街十望大德内供奉检校鸿胪少卿
封一百户
后终于别院。
春秋八十二。
腊五十八
系曰。
刊正二宗会归一见。
庶几知有定分不横驰求。
何以诸师却请双行。
不其感欤。
通曰。
是此举也。
元载所请。
帝乃曰俞。
究其始因乃新章也。
挟力轮摧相部。
独存于我专利于人。
亦犹纪昌俄遇飞卫并其箭术成我材官御大辂而废其椎轮得火生而焚其木母。
窃量诸德微愤不平。
故奏双行。
同不佥定则何异乎眼头生目。
匪成三点之伊。
必须声后知音方验一夔之足。
因排法砺三本生焉。
旧有南山四家出矣。
东汉季也。
灭一跋扈生四强臣。
初止政出一门。
赂归四贵。
若然者骈拇悬瘤虽多无用。
然则吾善用多矣。
大集经
如是诸见不妨诸佛法界及大涅槃。
依之修行皆得解脱。
此通方之大解也哉。
姓张
京兆蓝田人
年十岁。
西明寺
景云律师
寻究经论。
访问师承。
维摩法华。
因明唯识。
涅槃中观。
华严新经。
代宗大历十三年
承诏至齐安国寺定夺。
新旧两疏是非。
敕令将二本律疏。
定行一家。
等序奏
按四分律部。
姚秦弘始
五年壬寅岁。
罽宾三藏佛陀耶舍
讽出梵文。
沙门竺佛笔受
成四十五卷。
至十一年戊申
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
长安中寺。
重雠校。
十四年辛亥
译毕。
沙门慧辩等。
笔受成六十二卷。
武德元年戊寅
相州日光寺法砺律师制疏。
至九年丙戌
成十卷。
宗依成寔论。
今称旧疏。
是也。
高宗咸亨元年庚午
有西太原寺怀素律师
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
宗依根本。
一切有部。
大毗婆沙
俱舍等论。
称新章疏。
是也。
两疏传授
各坛颛门。
学者如林。
执见殊异。
数兴诤论。
圣慈悯念。
务息其源。
使水乳无乖。
时遣内给事李宪诚。
镇军大将军刘崇训。
宣敕
四分律旧疏新疏。
宜令临坛大德如净等。
安国寺律院。
佥定一本流行。
中官赵凤
尚食局
索一千二百六十人斋。
又敕安国寺三纲佥定律疏。
一切俗僧
辄不得入。
其时天长寺昙𨗉。
住寺睿。
西明寺道𨗉兴此。
本寺宝意
神朗。
彼钊。
超侪。
崇福寺超證。
荐福寺如净
青龙寺惟干。
章信寺希
保寿寺慧彻
圆照
共奉表谢。
俄属德宗即位
改元建中
依大历新定字样。
杪写进本。
至十二月
祠部新进佥定疏十卷。
仍乞新旧两疏并行。
敕依照搜集。
专彼研寻。
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十卷。
景云先天开元天宝
诰制三卷。
肃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二卷。
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隋传法高僧
信行禅师碑表集三卷。
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
佥定律疏。
一行制表集三卷。
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记三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
三教法王本记三卷。
利言集二卷。
释迦法王本记一卷。
佛现八相成正觉记一卷。
忏悔罪辩瑞相记一卷。
五部律翻译传授记一卷。
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
无忧王寺佛骨塔记三卷。
法三学碑记集十五卷。
建中兴元贞元制旨释门表奏记二卷。
御题章信寺诗。
太子百寮奉和集三卷。
续开元释教录三卷。
自序。
于律道颇有功多。
肃代二朝。
尤为杰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傪等唱和。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傪东峰亭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等。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郭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广德元年(763)宣州,与袁傪等唱和。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傪东峰亭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等。
全唐诗》存诗2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